中国·成都管理咨询网    
 
 
     
       
 
   
 
大势观点

契机还是危机? 全国多地“用工荒”探析

成都大势管理顾问
  数据一: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份的供求报告显示,当地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而同期的求职总人数却只有35.4万人,用工缺口达到25万人。

  数据二:江苏昆山市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市累计进场招聘单位比去年同期下降4321个,提供岗位比去年同期下降30937个。而7月份后新增用人单位数和岗位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296个。

  继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之后,长三角的江浙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短缺问题。这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众多企业无疑又是一次打击。在经济初现复苏苗头的今天,刚刚从金融危机中解困的企业家们又开始为雇工不足苦思对策,为手中订单无法按期交货而担忧。

  金融危机后,“用工荒”问题,特别是新一代产业工人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后危机时代,如何走出“用工荒”?

  田晓旭陈杨(刊于人民日报社《信息导刊》杂志2009年第44期)

  当大多数人开始为经济回暖拍手叫好时,有些人却已经先行一步,开始为应对“后危机时代”而积极谋划。不久前,“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与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及早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进行谋划,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仅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问题,便是后危机时代的一大“顽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本刊记者在长三角部分地区的调查走访过程中一直试图寻找答案。

  产业工人缺口渐显

  尽管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出现了“即将过去”的迹象,对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企业家而言却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刚刚有了订单的他们又陷入了用工短缺的危机。

  “不仅熟练工、技术工缺,现在连剪线头的小工都难找。”温州一家职介所的经纪人介绍到。继珠三角之后,长三角地区用工短缺问题也开始显露。根据江浙两地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劳动力需求随着经济的复苏而激增,而多数企业因为雇不到工人只能望订单而兴叹。

  “对于长三角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已经不是简单的‘民工荒’问题了,产业工人尤其是一线工人的短缺,已经开始产生影响。”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局长林建锋在分析“用工荒”原因时向本刊记者说到。顾雪平认为,对于昆山等这些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地区而言,普通农民工不是担心的重点,更为严峻的是今后对于熟练技术工人和能够实现本地化的产业工人的大量需求无法满足。

  而在江苏沿海开发区战略的拉动下,连云港、南通、盐城三地的港口经济、大桥经济都进入飞速发展期,并带动了周边的扬州、淮安、徐州、宿迁等市协同发展,扬州开发区也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以前在江苏南部的部分产业也都开始在苏北、苏中地区“安家落户”。以昆山的纬创集团和富士康集团为例,两家企业分别在泰州、淮阴建立了工业城和新厂区,产业工人的需求数约10万人左右。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显示,江苏沿海、苏北、苏中地区已完成落户项目50个,苏南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793个。

  如江苏一样,浙江省人才市场用工行情也出现乐“V”形反转。浙江省人才市场统计,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累计进场招聘单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提供岗位比去年同期下降30%。而7月份新增用人单位数和岗位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和4%。

  不难看出,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原有的劳动力输出地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尤其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出现了大规模产业集群,原来作为劳动力输出的“源头”的众多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广大外出打工者甚至大中专毕业生等都开始回乡就业。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薪金待遇的提高、社会保证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的努力,也让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在争夺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重庆、四川等地的建筑、电子、纺织、机械加工等行业,工资水平与东部沿海的落差已经缩小,有的行业甚至达到同等水平。重庆南岸区已经开始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每年新吸引2万多名外地农民工;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外来务工人员每月的平均底薪为850元,加上加班提成,每月不超过1600元,这种薪酬水平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已相差无几。

  “除了待遇问题,生活成本的差距也是导致很多外来务工者不再选择长三角等这些发达地区的重要原因。”林建锋说到。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他对于目前的情形一直在着手研究对策。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日渐走高的广大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对于很多劳务输出地而言已经不是考虑的首选,而正处发展初期的苏中、苏北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生活成本较低,成了务工者的新选择。以苏州为例,从2007年至今,一线操作工人的工资水平年递增率约2%,这和当地消费水平的涨速很不相称。在同等条件下,即使待遇相对较低,更多的打工者选择了回乡务工或者创业。

  此外,农民收入的增加让部分劳动力转向务农,也是输出劳动力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扶持,取消农业税,加大种粮补贴,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即将对农民推出普惠式养老金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加上去年以来,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拉动,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的就业机会增多,必然使得劳动力流动减弱。

  产业转型呼唤对策

  可以预见,用工短缺现象不仅仅是短期性的“订单效应”,而是金融危机之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长期面临的困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似乎并未减少。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解决好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对于如何应对产业工人短缺的这一困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记者在昆山采访时发现,该地区在健全、完善人才机制过程中一直坚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2007年,昆山开发区为辖区内的南亚电子集团做“媒”,与江苏省两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定向委培班,就此拉开了昆山开发区“区校合作联盟”的序幕。此后,“纬创班”、“仁宝班”、“嘉联益班”等一系列定向委培班纷纷出现,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今年3月份以来,在企业订单增多、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昆山开发区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为企业输送了5000多名实习工人,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昆山积极推进“新昆山人”市民化进程,把农民工与来昆山工作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等一同视作“新昆山人”,纳入统一就业管理与服务范围,取消一切就业服务收费,与本地劳动力一样同工同筹,同等享受工资、福利、保险等,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与昆山市民一样的待遇。

  针对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昆山开发区开展以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行动”,为务工者免费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及职业介绍服务,不仅使其具备了企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更为企业稳定了员工队伍,缓解了用工压力。据悉,昆山开发区开展“关爱行动”以来,共举办就业专场6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800多个,帮助1700多名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开展困难企业员工、本外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45期,培训人数达11000多人,培训后就业人数达9000人左右。

  “如果有一批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当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当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得到保障,当他们的生活待遇得到改善,当他们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时,企业也就能真正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稳得了’员工。”林建锋局长介绍到。

  产业升级尚需提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对一线工人需求的削弱作用并不明显。在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劳动力需求也在逐步向一线工人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过渡。加上众多中小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尚待提高,导致整个长三角地区短期内还将需要大批以手工为主的产业工人。

  而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的用人成本普遍提高,也成为长三角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更有学者指出,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是导致当前“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

  原因众说纷纭,结论却只有一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曾经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产业转移,要么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选择后者无疑是更加明智的。因为产业转移涉及到人才、资源、环境、物流和产业配套等诸要素的配合,对于占绝大比例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投入似乎不太实际。何况中西部地区经济环境与东南沿海存在很大落差,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缺乏、物流信息流不畅等。

  在这方面,昆山似乎又走在了前面。龙腾光电、彩晶光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发展势头正盛,产业集群效应也让昆山日益成为全球的“笔记本电脑之都”。而在应对用工短缺的同时,昆山开发区也已经开始着手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而不符合开发区发展定位的企业则将逐步“请”出去,为整个昆山的产业结构升级铺平道路。

  

左图:2月21日,来自义乌及周边县市用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将招聘信息写在纸板上展示给求职者。 尽管广州火车站春节后客流高峰愈每小时7万人,但是浩浩荡荡的南下劳务大军并不能堵住珠三角地区城市超过200万的用工荒缺口。当地媒体称,沿海地区和内陆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部分生产线已告停工。

  深圳电视台今天报称,不少工厂到车站“直招”工人,由此,也给“黑中介”提供了大量渔利机会。

  不少南下农民工开始“挑肥拣瘦”。贵阳农民工卢盛才对新华社记者说,春节前他在佛山市三水区立邦模具厂做焊工,每个月能挣2500至2600元。“通常都是有活干时,公司老板给我打电话,商定好工资之后,我就开工。今年老板再打电话过来,我说一定要把工资提高到3000元才来。”

  卢盛才认为,今年广东的就业形势很好,不愁找不到工作,他的很多老乡回家前就被预订,一些人过节的时候就接到几个电话要求提前回来上班。

  《武汉晚报》今天称,去年初,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陆有严重的缺工问题。

  随着经济的回升,深圳的用工需求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中深圳的制造业需要大量普工,月工资基本在人民币1700到1800元(含加班费),而且企业都放宽了用人标准,45岁以内的农民工也能在深圳找到工作。

  深圳的制造业,主要是电子电器、玩具、制鞋、五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缺口很大。为了招到人,深圳有些企业变相地增加工资。

  广州的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等三大行业,缺工最为严重,缺工量预计达15万人。春节过后,东莞缺工最严重的是电子、家具、制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在线的普工。

  此外,长江三角地区的苏、锡、常等城市缺工情况也频见媒体。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分析,造成缺工现象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条件挑剔。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有一定程度提高后,普遍对普工和动手类的岗位不感兴趣;第二,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利润空间有限,对求职者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要求不能满足,导致工人离去出现缺工;第三,信息不对称。很多内地劳动力对广州这边的用工信息和缺工情况并不了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0日,大年初七,虎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车站、码头人流如织。大批农民工怀揣着新的愿望,早早返城。来自招聘市场的信息显示,今年的待遇好于去年,而农民工的"想法"也明显多些。

  "我想早日租个门面房开个店,自己做小老板。"来自安徽枞阳县的农民工徐益军说。20日,他从老家直接坐长途汽车返回江阴。跟父亲辈靠体力在外打工不同,属于"80后"的他"是靠技术吃饭的"。他在江阴干水电工已近5年,每年除去各类开销后,能攒下两万多元--这比在安徽老家干好多了。两年前,他的老婆在江阴生下了孩子。如今,这个小家庭租住在江阴城郊的房子里,"生活很方便,坐公交就可以到市区"。

  几年内,他所在的江阴城郊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外来人口明显增多,服务性消费十分红火,这让他对将来的水电维修生意充满信心。

  20日下午,西装革履的颜明拉着拉杆箱走出上海火车站,走向出租车候车处。来自河南新乡的他,是上海某房产中介的业务员。他说,并不介意被人叫做"农民工",但希望"将来能做白领"。

  徐益军、颜明是长三角农民工"新形象"的缩影。他们收入增多了,穿着体面了,有事业心甚至创业想法的人也多了。徐益军说:"我现在回老家根本呆不住,回城里反而更习惯些。"

  另有一些返回长三角的农民工则想在新年里试试运气、换换工作。浙江台州人赵心宁一早就赶到了杭州市外来劳动力市场。23岁的他说:"以前在老家做模具,又脏又累,一年赚的钱也只有三万多元,年后想在杭州找份新工作。"

  

用人单位高举招聘牌也难找到满意的工人

  用工荒我市一线技工缺口15~20万

  今年人才需求将超过120万人,基层岗位更青睐农村人

  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有媒体报道,仅珠三角地区就缺工超过200万。我市也不例外。昨日(21日),记者在联英、智成等人才市场看到,春节后的求职高峰尚未到来,不少企业已开始参加招聘会争抢人才,“数千岗位需求,几百求职者”的现象并不罕见。

  重庆最缺一线制造技工

  记者昨日在各招聘会现场看到,招工企业涉及制造、房地产、建筑、装饰、物管、科技、通信、IT、医药、化工、服务等行业。其中,制造业均占40%以上,去年很少在招聘会上出现的房地产企业今年则明显复苏,占企业总数的近20%。

  联英人才人力资源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招聘企业及其招工需求可以看出,今年我市最缺的是电子、汽摩、食品、服装等制造业的一线技术工人,缺口将达15~20万人。“富士康等三家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入驻我市后,电子制造技术人才需求猛增,但人才储备严重缺乏。”他说,整个西永微电园要投产,人才需求量多达30万,仅富士康一家,今年就要招1万名技术工人。

  根据联英人才市场统计,我市人才需求每年都在120万人左右,今年经济迅速回暖,人才需求总量还将有所增加。
 
    版权所有:沙巴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蜀ICP备08000957号-2
联系人:杨老师 许老师 电话:028-85223358 QQ:1053586902
公司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12号学府花园书香榭13楼B座
本网站属信息共享网站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服务器上做镜像.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104号

诚聘英才站点地图咨询意向在线服务